Dropbox 和 Gmail:解决问题和更改方式

Dropbox 和 Gmail 是自 2009 年我接触互联网以来,第一个使用的网盘和邮箱。Gmail 是 09 年中旬买了第一台 Android 手机之后注册的,当时还只是 Beta 版 Gmail;Dropbox 则是 10 年初的时候机缘巧合之下了解到了这个网盘(现在应该叫同步盘才对),于是注册使用到现在。10 年的时候网盘还很少,国内的网盘能说的上的应该只有 115 网盘,以及后来的华为网盘。

从我用 Dropbox 开始,除了先入为主的思想外,Dropbox 带给我的同步体验是最优秀的。即使在现在看来,接入 Dropbox 的应用数量仍然是最多的。许多自己本身没有同步功能的应用,都借助 Dropbox 来完成数据同步,并且只要是接入云服务的应用,基本都不会少了 Dropbox 的席位。不过现在看来,OneDrive 和 Google Drive 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周围有许多朋友是 OneDrive 的粉,关于微软,我的同事说过这么一句话:

微软的东西都是看起来 Low,实际上都特别特别厉害

继续阅读

一步之遥,相隔千里

要说 Gmail 被墙产生了哪些影响,大概就是对 Geek 们没啥大影响,少数人开始学会翻墙,大部分人以及妹子们没什么大反应。毕竟用 Gmail 的人多,不用 Gmail 的人也多。但要说有什么软件被墙了逼得妹子们都开始翻墙了躁动了,我觉得那肯定是 Instagram

国际级分析师表示 Instagram 被墙对中国年轻女性造成了冲击波式的影响

为了给不知道 Instagram 的朋友们科普一下这个伟大的应用,我从百度百科摘了一段话:

Instagram 是一款最初运行在 iOS 平台上的移动应用,以一种快速、美妙和有趣的方式将你随时抓拍下的图片分享彼此。

继续阅读

被诅咒的 Gmail

上周六我整理各类网络帐号的时候,有一些时间久远的帐号密码早就忘了,于是逐一给我的 Gmail 发送认证邮件。在一切顺畅进行到优酷的时候,诶?优酷出毛病了吗?怎么我收不到认证邮件了?诶?已经发送好几次了啊?诶?优酷都提示我发送邮件太频繁了,什么意思??然后我回到 Gmail,查看了我的收件箱、归档、各类标签文件夹(顺便整理了一下)、垃圾邮件等地方,愣是没找到优酷给我发的认证邮件。

由于我常年科学上网,墙一般拦不住我,所以我认为,大概要么是优酷坏了要么是 Gmail 坏了,但给我更相信是优酷坏了,Gmail 这么久以来,好像还没被玩坏过。

继续阅读

邮件整理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有人问:

如何整理自己的邮箱

便开始联想到自己的邮箱,喔自己的邮箱啊,我每天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推广信息,各种各样的订阅邮件以及…垃圾邮件……

知乎那个地址我早就不记得了,又没有存,又懒得翻(没错我就是这么懒),大意就是你该有多少多少个邮箱来存储多少多少的信息,比如一个专门用来订阅内容的邮箱,一个用来注册帐号的邮箱,一个个人邮箱,再加上一个工作邮箱,目的就是为了细化邮箱的作用,便于管理.

继续阅读

很久以前翻到的一个 GmailScript

如题所示,这是我很久以前不知道从哪里找到的一个 Gmail Script,原地址请戳:

Script

这个 Script 的意思是自动找出你邮件中没有收到回复的邮件并给他们加上标记以便你处理,原作者是这么说的:

Ever send out an email but got no response? Some people (myself included) aren’t great at email, and they just need a small nudge or reminder. I use tools like Signals to get notified when someone opens an email and FollowUp to send myself reminders to follow up, but I wanted something more automated.

继续阅读

Taskbox 与 Mailbox

几周前我说过:

如果我不写一篇长长的评测来缅怀被 Mailbox 扼杀的 Taskbox,那我真是对不起我那被世界媒体刺瞎的双眼【自挖双目】”

今天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好好敲一敲这一篇评测——其实更应该是使用感受。

首先来说说 Taskbox 和 Mailbox 的关系。同样是 Box,其实这二者并没有什么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Mailbox 无须多说,自 2 月上架 Appsotre 以来就受到了科技媒体的全方位关注,从发布前的产品预测以及前期窥探,到产品发布的排队现场直播,到使用后的上手评测,再到对程序员设计师的专题访问,然后就是对被收购的思考云云,Mailbox 的出现到发布再到收购可谓是赚足了眼球。媒体们欢呼邮件应用迎来了新的春天;用户们每天刷新自己的排队界面;已经排上号的幸灾乐祸地看着后边几十万排队者;越狱用户不断寻找插队的方法——这一切都表明了 Mailbox 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