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事实之摩拜

摩拜奠定了共享单车的基础,基本上后来出现的共享自行车,都是参照摩拜的模式——共享单车终于有了互联网的样子了,而不是像 ofo 那样凭借肌肉记忆。当然迄今为止,摩拜最狠的地方还是自己设计了抗压耐磨坚硬的车型,与 ofo 的租借回收套路截然不同,这也造就了摩拜单车造价高,耐久度也高,骑行体验极差,骑不到两分钟满头大汗,能累死人。

现在摩拜规模惊人,大马路上到处都能看见摩拜,很难让人相信摩拜其实只抛头露面不到一年。一年前我刚毕业的时候,去中关村海淀派出所办户口迁移,在欧美汇门口第一次看见摩拜,当时 ofo 已经风风火火地搞了一年多了,但是仍然蒙在高校的大鼓里,轻易不让骑出校外。而摩拜则是赤裸裸地从社会切入,一整排的摩拜齐刷刷地摆在路口,加上摩拜第一代车型奇异,不少人为之驻足拍照。

继续阅读

不可否认的事实之 ofo

共享单车其实并不是源于 ofo,商业化的共享单车才是。从我 12 年刚来北京上大学的时候,北京已经在三环内部署了市政有桩的共享自行车,凭市政交通一卡通按小时计费,一小时内免费,随车配备车锁,归还回车桩算用完。市政车的缺点在于用完还得还回去,你不还就是有问题。骑市政的自行车,就如同被拴着线的风筝,总是要被扯回到地上去的,即使挣脱了束缚着的风筝线,那就变成了有问题的风筝。

在我大二还是大三的时候,突然听说北大搞出了一个 ofo 小黄车,正值滴滴火爆之际,ofo 的意思就是自行车版的滴滴。小黄车的产生是有现实背景的,北大作为北大,不大怎么能叫北大,北大占地面积 2000 亩,除了教学区外,在北边还有一个以未名湖为主的野区。北大吧,说大也不大,因为教学区集中在南边,离宿舍区不远,平时上课走着去也没问题;说小也不算很小,北边虽然说是野区,但也不能不去,毕竟体育课还要到北边打卡。许多北大人在关于要不要买自行车的问题上,其实很纠结,有不少人觉得宿舍离教学楼这么近,走着去完全没问题,买个车花钱不说,万一被偷了还心疼,自行车的维护还是个问题,刮风下雨难免都会把车搞坏。很多同学在大一入学的时候跟风搞了辆自行车,但随着时间的漂移,丢的丢,弃的弃,骑车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自行车是种累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