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也不确定 ReaditLater 算不算云服务的一种,但考虑其是基于网络的稍后阅读服务,并且也是跨平台产品,同时也是我经常使用的服务之一,所以就在我的定义内算其为云服务吧。
相比与 Dropbox 和 Evernote,ReaditLater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Dropbox 被定义为网盘,Evernote 被定义为云笔记,这都很好解释,从字面上看就知道是干嘛用的。但 ReaditLater 的稍后阅读服务可能就不是那么好理解了,很多人不知道是用来干嘛的。
其实我也不确定 ReaditLater 算不算云服务的一种,但考虑其是基于网络的稍后阅读服务,并且也是跨平台产品,同时也是我经常使用的服务之一,所以就在我的定义内算其为云服务吧。
相比与 Dropbox 和 Evernote,ReaditLater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Dropbox 被定义为网盘,Evernote 被定义为云笔记,这都很好解释,从字面上看就知道是干嘛用的。但 ReaditLater 的稍后阅读服务可能就不是那么好理解了,很多人不知道是用来干嘛的。
昨天从 Evernote 的笔记牵头,说到了我所使用的云服务,从 Dropbox 开始说起,因为我认为 Dropbox 是我所使用的所有云服务的核心与关键,是具有广泛意义的云存储服务。而 Evernote 则是强化了云服务中云笔记的部分。我总不可能新建一个 .txt 文档,把我想记录下来的东西写在 .txt 文档里然后再上传到 Dropbox 吧?其实以前我就是这么干的。
后来我知道了 Evernote,当时中国区的印象笔记还没有推出,因此到目前为止我对 Evernote 唯一的不满意就是 Evernote 的 International 帐号和印象笔记帐号是完全独立的,不能互相转换。本来 Evernote 进驻中国后满心欢喜地等着云笔记的本土化,但因为觉得要注册一个全新的帐号很麻烦让我坚定地使用我的 International 账户,我相信有不少 Evernote 老用户也有这样的想法吧。所以每次在登录 Evernote 的时候在其提示我帐号密码出错的时候我都会心里暗暗的骂上一两句然后点登录框下的“International 账户登录”。
今天把 Evernote 的笔记整理了一下,发现自己的笔记达到了 200 多条,对于专业和高级以及企业人士来讲,也许 200 条笔记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月只有 60MB 上传流量的我来说确实是一段时间以来的积累。
所以今天打算来说说我所用的几个云服务——Dropbox,Evernote 和 ReaditLater。随着桌面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服务开始冒头,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各种云端服务也纷至沓来。一大波云服务已经袭来的这个年代,我的工作、学习、生活已经离不开上述的 Dropbox,Evernote 和 ReaditLater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