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 Vim 与 Emacs 的伟大友谊干杯

周六晚上,烤焦的番薯过来问我,Vim 在完全没有插件的情况下,要怎么注释一段代码?我说你可以在 .vimrc 里面写一个函数,批量选择然后调用函数注释。烤焦的番薯说你这个太麻烦了,我告诉你我们 Emacs 怎么做,只要选中要注释的代码,然后 esc+x 输入命令:“comment-region”,这就搞定了。

我给他打了一串问号,我说你要这么说的话,Vim Ctrl+v 选中要注释的代码,然后 shift+i 插入 # 号,按两下 esc 就好了。虽然我觉得 Vim 这么注释也挺蠢的,但是好过要敲一整个单词。之后,烤焦的番薯向我虚心请教了一些 Vim 的基本用法,说还是要学习一下 Vim,不然在没有 Emacs 的环境下就 GG 了。于是我把我珍藏多年的 Vim 键盘图丢给了他,并向他讨要一个 Emacs 的基本操作相关的图,烤焦的番薯想了想说,Emacs 没有这样的东西,它需要你用心去感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于是我说,让我们为 Vim 和 Emacs 的伟大友谊干杯吧🍻!

继续阅读

工欲善其事不如不要管用什么器

这篇文章本来是想写一写我选择编辑器的那些事,但一拖再拖,恰巧碰上 Ulysses 改收费模式,气不过,对自己说找不到好用的码字工具就不写博文了,回过神来发现这个念头与本文想表达的中心思想非常契合,于是又重新燃起了码字的兴趣。

Ulysses 是一款广受好评的文字创作工具,当然售价也不便宜,把三个平台买全了得将近三百块,当然我当时头铁,也不管用得上用不上就都买了。Ulysses 这几年一直兢兢业业地更新,虽然要说有什么亮眼的新功能其实也没有,但是定期更新以及支持系统新特性还是值得给赞的。所以各种媒体评论对 Ulysses 都赞口不绝。

继续阅读

不可否认的事实之摩拜

摩拜奠定了共享单车的基础,基本上后来出现的共享自行车,都是参照摩拜的模式——共享单车终于有了互联网的样子了,而不是像 ofo 那样凭借肌肉记忆。当然迄今为止,摩拜最狠的地方还是自己设计了抗压耐磨坚硬的车型,与 ofo 的租借回收套路截然不同,这也造就了摩拜单车造价高,耐久度也高,骑行体验极差,骑不到两分钟满头大汗,能累死人。

现在摩拜规模惊人,大马路上到处都能看见摩拜,很难让人相信摩拜其实只抛头露面不到一年。一年前我刚毕业的时候,去中关村海淀派出所办户口迁移,在欧美汇门口第一次看见摩拜,当时 ofo 已经风风火火地搞了一年多了,但是仍然蒙在高校的大鼓里,轻易不让骑出校外。而摩拜则是赤裸裸地从社会切入,一整排的摩拜齐刷刷地摆在路口,加上摩拜第一代车型奇异,不少人为之驻足拍照。

继续阅读

不可否认的事实之 ofo

共享单车其实并不是源于 ofo,商业化的共享单车才是。从我 12 年刚来北京上大学的时候,北京已经在三环内部署了市政有桩的共享自行车,凭市政交通一卡通按小时计费,一小时内免费,随车配备车锁,归还回车桩算用完。市政车的缺点在于用完还得还回去,你不还就是有问题。骑市政的自行车,就如同被拴着线的风筝,总是要被扯回到地上去的,即使挣脱了束缚着的风筝线,那就变成了有问题的风筝。

在我大二还是大三的时候,突然听说北大搞出了一个 ofo 小黄车,正值滴滴火爆之际,ofo 的意思就是自行车版的滴滴。小黄车的产生是有现实背景的,北大作为北大,不大怎么能叫北大,北大占地面积 2000 亩,除了教学区外,在北边还有一个以未名湖为主的野区。北大吧,说大也不大,因为教学区集中在南边,离宿舍区不远,平时上课走着去也没问题;说小也不算很小,北边虽然说是野区,但也不能不去,毕竟体育课还要到北边打卡。许多北大人在关于要不要买自行车的问题上,其实很纠结,有不少人觉得宿舍离教学楼这么近,走着去完全没问题,买个车花钱不说,万一被偷了还心疼,自行车的维护还是个问题,刮风下雨难免都会把车搞坏。很多同学在大一入学的时候跟风搞了辆自行车,但随着时间的漂移,丢的丢,弃的弃,骑车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有些人会觉得自行车是种累赘。

继续阅读

MacBook Pro 休眠耗电问题与 sleepwatcher

苹果的东西买回来,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多数 Apple 的问题,你放着不管,过几天他就自己好了。但是有些问题,不仅他能跨系统版本存在,而且如果你置之不理的话,他会一辈子烦着你,比如我最近遇到的 MacBook Pro 休眠耗电的问题。

具体的情况是,我的 MacBook Pro 在盒盖休眠时,会掉 10% 左右的电,这对于一台休眠中的电脑来说,耗电量太高了,毕竟一台 iPhone 待机一晚上也才消耗不到 5% 的电。是怎么发现这种情况的呢?工作日我基本不带电脑充电器回家,晚上几个小时在家里用电脑大概会消耗 50% 的电量,睡前盒盖,第二天带到公司,发现只剩 30% 几的电量,查看 console 里的 system.log,睡眠期间,windowserver 一直在活动,电脑一直处于被唤醒的状态。

继续阅读

高考作文:《“新四大发明”》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成为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继续阅读

运营商与套餐和流量

很早一段时间以前,大概也就是今年的事儿吧,联通搞了一个冰激凌套餐,号称月费 199 不限流量不限通话。这个东西在我的内心里算是掀起了一阵波澜,因为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幻想着的的无限流量套餐,现在终于有了。

当然也不是现在才有,很早很早以前,这是真的很早以前,大概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中国移动除了一款动感地带的套餐,每个月只要五元,就可以享用(真的)不限制流量的GPRS上网服务。当然了,GPRS,给再多的流量也就那么回事儿,没有速度就没有激情,当时移动推出的这个套餐,就是想吸引那些本来只拿手机来打电话发信息的人,能用手机来上网。当然最后确实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和不年轻的人使用 GPRS,然后移动就开始了流量涨价之路。

继续阅读

沟通与协作,共享与同步

在成为产品经理以后,我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多地需要与其他人沟通,不仅要和自己组内的人沟通工作内容和工作进度,还要和其他部门的人沟通外部需求、和设计部门沟通设计风格、和技术部门沟通功能实现,等等。沟通并不是只靠嘴说就能解决问题,只靠一张嘴,往往会不自觉地把事情往更糟糕的方向推进。沟通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字、图片和各种类型的文件,沟通的内容会涉及项目、时间和工作方式。

在成为产品经理的这一个月里,我深刻感受到产品经理虽然非常追求效率,但效率的高低却不是自己说了能算的,这其中我说了不算的部分,叫做沟通成本——你和其他人解释一个难以理解的需求,你给别人发了一个超过 500MB 的文件,你写的文档别人修改后又发还给你,等等这些,都是沟通成本。这不是说产品经理的队友都不行,大多数时候这些沟通成本,你都不能怪别人理解能力不好、网速不快、打开方式不对,而应该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方式不对,是不是工作习惯不适应日益增长的沟通需求。

继续阅读

作为一个新晋的产品经理

一个月前,我从上一家公司离职,入职有妖气,转型成为一名产品经理。关于上一份工作的事情,我会在另外一篇博文中详细说明。但总的来说,我对这次转型是满意的,是朝着自己喜爱工作迈出的第一步。

产品经理在中国的发展非常迅猛,业界已经有「阿猫阿狗都能来当产品经理」的说法了,黑产品经理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喷产品经理成为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消遣,所以我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产品经理」,为此给自己提的要求是说人话、做人事,不做白日梦。当然,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并不容易,有许多新知识要学习。

产品经理不仅要有世界观,还要有方法论,找到正确的做事方法是对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不仅要有趁手的工具,还要有良好的习惯。

继续阅读

关于注册手机号的一个设想

一个设想,旨在解决用手机号注册多个网络服务时,更换手机号时可以快速地更改各类服务绑定的手机号——简单地说,就是在中国大陆,多数的网络服务需要绑定手机号作为身份识别的工具,比如微博、微信、知乎、淘宝、支付宝、银行账户等,然而当更换手机号时,如果需要更换这些网络服务绑定的手机号,需要各个登录,各个替换,非常麻烦。能不能有一种简便的方法,能一次性替换所有服务绑定的手机号呢?

大概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烦恼,在更换城市,或者更换工作,或者有其他各种原因,需要更换手机号,结果却牵挂自己原手机号绑定的各类网络服务,不得已只能保留原手机号,放在备用机里,仅当接收验证码用。心里的想法大概就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