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上了大学的学生,大概都会遇到这么一个问题:「我要上哪自习?」。自习,是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上了大学不自习,别人会说你不爱学习、堕落、颓废、自我放弃,没有一点大学生的样子,感叹世态炎凉,世风日下,现在的大学生,居然连自习都不上了,这都是大学教育扩招的恶果。其次,你周围的同学们都会信誓旦旦地说出去自习,如果你不跟着附和,会显得很脱离群众;但如果你的室友们都不自习,而你天天背着书包捧着书本出门自习,却又会树立一种鹤立鸡群、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形象。所以不管怎么说,自习都是一本万利的行为,基本上每个大学生都不会抗拒——即使内心抗拒,行动上也不会抗拒的,何况有些学校还会强制你自习,早自习、午自习、晚自习。
然而什么是所谓的「自习」呢?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那大概可以是「自己学习」,不用家长或老师盯着,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放在中学时代,就是回家写作业;亦或是发自内心地,自己想要获取新知识,于是去学习,大概跟写完作业看看小说的意思差不多——这些可能都可以称为自习。
在大学里,自习的含义多种多样,不过就我大学的经历来看,自习大抵涵盖了高中学习的大部分内容——预习、复习、写作业,当然,预习可能只是可选项目,必选项目大概只有写作业和复习,而复习往往也仅仅局限于个别周。当然,也有高中学习以外的内容,这要归功于大学教育的多样性,比如课业展示,要做 PPT,PPT 的制作,也可以叫自习,比如文献阅读,比如资料查询等,都可以称之为自习。
当然,大学期间有一种最值得一提的自习,可以说,大部分的学生都跳不出这个坑,叫做带手机(带电脑)自习,你带着你的手机、平板、电脑,还有你的课本、作业、资料,到了自习的地方,你发现浩瀚的书包里,似乎蕴含着无数的知识和财富,你激动不已,你忍不住想告诉世人此刻你是最睿智的学者,你掏出手机,先做了一个自习室 360° 的全景拍摄,再对着自己来了一发美不可言的自拍,以及接下来的美不可言地修图,迫不及待发朋友圈、发微博、发人人、发知乎、发各类社交网站。当然,发肯定是不够的,你还得对那些点赞和评论的人进行友好的反馈,你得告诉他们今天学了什么内容,收获了什么,学习完的美好心情等——即使你连书都还没翻开,你不亦乐乎地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切换,身手敏捷,如饥似渴,与你的伙伴们交流着你深邃的思想,缜密的逻辑,无可挑剔的观点,然后抬腕看表,该吃饭了,心满意足收拾书包奔向食堂,边走边思考今天还要不要吃 20 块一份的黄焖鸡。
所以,对于「自习」的概念,可以笼统地归纳为——那些既不是出校外玩的活动,也不是宅寝室嗨的行为,都可以称之为自习——没有任何问题,不会有人质疑你。
既然如此,自习如此的重要,而且限定地点为寝室外,学校内,那么到底要去哪里自习,就成了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了。大多数学校都会设立单独的自习室供学生们自习,然而话虽如此,自习室的面积、质量都非常令人担忧,本来上课的地方都不够,还要专门空出几间宝贵的教室供学生们自习吗?不存在的,50 间教室能有一间专门给你自习,那就不错了。就以我们学校为例,最初是根本没有独立自习室的——没有任何一栋楼、一间教室,叫「自习室」。大部分时候,学生们都辗转于各个没课的教室,时间到了,再辗转下一间。为此,曾经有一个网站,名为「爱自习」,专门查询某时段内无课教室,以供大家自习。后来,学校改建藏书馆,翻新了一下,发现腾出几个空房间,遂决定摆几张桌椅,定做门派,成为人大第一个名正言顺的「自习室」。
然而真正决定胜负的自习,则往往出现在图书馆,也就是「图书馆式自习」,图书馆,是大学生们平均花费时间既可以是最多,也可以是最少的地方。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
图书馆,本是对图书做文章的地方,既要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又要供人阅读、参考,因此,图书馆中的基础设施,不仅要有摆放图书的书架,还要有供人阅览的桌椅。然而,既然有桌椅,那么自然有发展成为自习室的潜力,如果你不服,非要说食堂也有桌椅,为什么没发展成自习室,对于这个问题,只能说,如果食堂在饭点以外的时间也开放的话,必定会成为每个学校新一代的自习圣地的。
图书馆的桌椅,本是给人阅览书籍用的,你去图书馆,懒得把书借出来,或者时间紧急,或者书籍珍贵,不让带出,你可以捧着书,坐在椅子上慢慢看,看到闭馆都没关系,把书放回原位,走人就可以了。一些作业,需要参考文献,需要查询典籍,自己没有,去图书馆找,现查现用,合情合理;甚至你单纯地只是闲来无事,去图书馆找几本有趣的小说,在图书馆待一下午,都没有人会说你。当然,不管你在图书馆做什么,只要你不吵闹,不影响他人,都不会有人管你。
许多学生,闲来无事,背个书包出门,室友问:「去哪儿啊?」,「图书馆」,说是去图书馆,其实就是去自习,去图书馆自习,其实就是看中图书馆的环境:有桌有椅,环境安静,氛围浓厚,四面八方全是书,书香四溢。然而,自习到底要干些什么,很可能和图书就没什么关系了,你可以去图书馆叱咤风云地写你的微积分作业,你也可以去图书馆慷慨激昂地做你的演示文稿,甚至你可以生龙活虎地把你那些考试模拟题在图书馆全都刷一遍,即使你在图书馆看电影、听歌剧、打游戏,只要你不影响他人,不动作夸张,这都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这些和图书没什么关系罢了。
然而,这并不会产生任何非议,毕竟,图书馆是学习知识、汲取资源的地方,你来这里看书是学习,来这里自习也是学习,不管怎么说,只要是学习,那就总不会错的,是政治正确,没有人会站出来指责你。只不过,图书馆式自习,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有多少壮士,受困于图书馆安逸的环境,终日昏昏欲睡,在梦境中度日。
当然,图书馆这么受欢迎,除了其本身拥有的超凡「气质」外,还和它的运行特点有关。首先,这个地方百分之一万不会有课的,不会有一个老师领着一帮学生们进来,说这个教室被我们承包了,你们能走的就走,走不了就老实待着别出声。你任何时候来,它都是安静地图书馆,你不必费劲波折,找一间没课的教室,你也不必辗转反侧,吃了这顿愁下顿,学完这节忧下节,只要你敢去,图书馆一定不会把你赶出来,即使找不到座位,即使图书馆爆满,那席地而坐也是可以的,没有任何问题。
但也不是每次都如意,我们学校的人太厉害了,太热爱学习了,不管有事没事,都爱往图书馆里跑,特别是自从学校不知道为何多出那么多的课,几乎每间教室都占满,不是上课也有各种会、各种活动,找不到一间令人安心的、能自习的教室。于是大家都往图书馆里跑,有大一刚入学,秉承着发扬光大高中奋斗传统的新生,有一如既往、三十年如一日辛勤劳作的各种学霸,有大三大四考研考托考司法等的考试刷题党,更有在宿舍没日没夜奋斗了不知几个春秋来图书馆找寻一些大学存在感的游戏男孩,总之,大家是一股脑儿往图书馆里钻,本来新建的图书馆大气磅礴,平日里总能找到几个空座,但在这个时候,却被围得水泄不通,一座难求,去之前,还得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凭本事搞到一个能坐下的地方。
于是有人出奇招,教室能占座,图书馆也能占座,我把我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级宏观经济学、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民商法、语言学导论、艺术学与艺术批评、中国政治制度浅谈,中西历史发展趋势详解,等等等等全都堆叠起来,摆在桌面上,再配上自己的水杯、笔袋、草稿纸、零食、手机、电脑,就表明这个地方是我的了,其余闲杂人等速速退去。讲真,这些人基本上就是 All In 了,不管有什么,不管贵重与否,就往桌子上一摆,一摆就是一整个晚上,几千上万块的电脑,根本不怕丢,就往桌子上摆着,丢了我就去找图书馆闹,投诉你们安保有问题。各种书加上其他器械,把自己的座位围成了一个堡垒,再自备一个靠枕,温馨舒适,恨不得 24 小时待在这里。
对于这种占座的人,我们以「无耻」来进行评价,这些人是真的天不怕地不怕,早期的占座,一本书一支笔足以,稍稍表示一下,告诉你可能我更需要这个座位,明眼人一看便知,找找别的座位,实在找不到了,把书和笔挪一挪位,待原主归来交还即可,他也不能把你怎么着,毕竟这个位子也没写明是谁的,谁用着就是谁的。遇到粗鲁的,直接把桌上之物一扫而空,还要告诉你占座可耻。直到「碉堡」的出现,谁也没办法,一来你挪不动「碉堡」,要挪开堪比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要扫就要承担后果,乒乒乓乓一堆东西落地,干扰他人不说,影响了图书馆环境,还扰乱了公共秩序,保不好就被管理员们请出去了。同学们咬牙切齿,怒斥「碉堡」,后来学校出面,义正言辞斥责了公然占座的行为,并表示谁再用物品占座,没收处理,没得商量。
学校的法令一出,图书馆占座的行为走到了头,没有人占座,没有买卖,但仍然有伤害,座位依然供不应求,各路神仙们为了求得自己的一席仙位,如何?只能先到先得,于是,早上八点图书馆开门之际,便迎来了世纪排队大作战,早的六点就起床,在图书馆门口边做早操边背英语,在第一梯队等待图书馆开门,晚一点的听着校园广播,玩玩手机刷刷社交平台,排在了第一梯队后面,再晚一点的,只能看着前面无尽的长队,蜿蜿蜒蜒地像一条水蛇,七扭八扭地横跨在本来就小的学校里。看起来一派和谐,和谐社会你我他,然而,等到图书馆大门已开,固有的秩序立即崩塌,排好的队立马打散,大家都像出圈了的鸭子一般嘎嘎嘎地涌向图书馆。而图书馆的大门,名曰大门,实则只开了一小侧,一次不能容下二人通过,于是鸭子们你挤我,我挤你,欲与铁门试比高,挤来挤去,难免会发生意外,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意外,但是学校觉得照这种趋势下去,保不好哪天就出了大意外,为了区区图书馆里的一席之地,一帮学生竟然如此卖命,看来天命如此,不得不花钱了。
学校看起来是花了不少钱,买来一套系统,若干机器,给每个位子排上序号,贴上标签,从此往后,图书馆里每一个位子都有自己的编号,都记录在系统中。学生们要想使用座位,必须在机器上刷学生卡,选座,拿票,到指定地点就坐;离开,必须到机器上刷卡,选择释放座位。拿号不坐,被工作人员发现的,要计入黑名单,累计两次,打入小黑屋七天,再犯,再打入小黑屋,期限倍增。饭点,可以申请座位暂离,保留 45 分钟,过期算违约,计入黑名单。
当然,这看起来似乎有点作用,以往大家是抢着进门占座,现在变成了进门占机器,每层楼都有占座机器,跑得快的一溜烟跑到最顶层的机器预约,跑得慢的,反正到哪都得排队,不如老老实实在一层等着。由此战争格局就从几百上千个学生抢占几百上千个座位,演变成了几百上千个学生,抢占数十台机器。战斗规模变小了,但战斗密度却变大了。后来学校把选座系统与教务系统整合,现在学生们可以网上预约图书馆的座位了,但今天只能预约到明天的位子,而且必须在早上八点到八点半期间刷卡签到,违约必然是要进黑名单的,不过这就省下不少事儿,隔天先预约好,第二天也不用人挤人地抢座,长达半小时的签到时间让八点档的图书馆人流量骤减,总算是了却了校方心头一桩大事。
额外的好处就是,即使是下午去图书馆,也不用自己和自己博弈,摸爬滚打找空座了,在底层的机器上一查便知哪里有座,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简单粗暴。即使真的爆满了,大不了这图书馆,今天就不来了,回寝睡觉,省时省力,着实为大学生活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