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这个错综复杂的时刻——新年、期末、寒假等一系列事物重磅来袭。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有些不知所措,当然大多数人都会不知所措,信息量太大了,一时间处理不过来,加上天气冷,原本双核处理器在气温的影响下也会缩减为单核,一年中最笨的时候往往就是这时候。但在这个最笨的时候,人们又往往开始做决定1,脑子不清楚的时候做下的决定,脑子清楚了就不会去管他们了,这是个被无数人印证的真理。
这个时候总是充满迷茫,临近期末,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期末考,期末考和新年新气象交织在一起,会产生奇怪的化学作用。从十二月开始,基本上有觉悟的没觉悟的都会自觉地不自觉地进入期末复习阶段。复习着复习着,就到了十二月底,十二月底首当其冲的是平安夜,平安夜之前三四天就看到四处有人在推销卖苹果,然后朋友圈里开始各种约走起,吃饭看电影走起。顺顺利利过了平安夜,就到圣诞节了,圣诞节换一波朋友吃吃喝喝,继续玩。到了平安夜和圣诞节,总得想些好玩的事情来填充这两个看起来就很欢乐祥和的日子。圣诞节后五天,定死的五天,就到元旦了,虽然元旦不如春节来得有气势,但却是国际公认的新年到来,国外还是很重视的,国外重视,国内也得表示一下,往年北京各地都有举办跨年倒数活动,今年(2015 年元旦)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整个北京都没举行倒数活动2,导致没看公告的许多人都扑了空。但是倒数只是小事,不倒数了,还可以玩其他的跨年啊,微博的段子手们说的很对啊,中国人可以把每个节日都过成情人节,过不成情人节可以过美食节啊。每个学生,都可以把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美其名曰休息日,然后把书本一摊,不复习了!期末和年底交织在一起,期末和跨年交织在一起,期末和新年交织在一起,会让无数的学生为自己去玩找到各种各样合理的接口,然后在期末考到来的时候开始哭喊。作为一个具有超前意识的人,对我来说,不复习就是不复习,根本不用找借口,在床上躺一天我都不会跟人说我出去玩了一天。考试的时候会突然醒过来,后悔自己没有好好利用事件学习,开始考虑下学期认真学习的计划,开始各种各样的忏悔,总之,这些都是后话了。
我在这个时候也会有些迷茫,我的迷茫一点都不拐弯抹角,非常直白——我就是不想复习。尤其是现在这个非常特殊的时期,难的墨迹的都考过了,只剩下最后一科不是那么重要的,而且距离考试还有好几天,看着手上仅有的 5 个 PPT,就是不想打开它。我觉得我陷入了一个诡异的逻辑圈:
- 过几天考试了,PPT 好多,看不完,干脆不看了
- 过几天考试了,PPT 好少,才这么点,不想看
所有的科目都可以归为这两种情况,目前没有找到突破的办法,这就是我迷茫的地方。
这个时候也会有快乐的理由,比如,从圣诞开始,就有圣诞礼物,到了元旦,可以有新年礼物,到期末,考完了还可以犒劳自己一下,有各种各样的理由给自己买东西。买东西当然是一种让自己快乐的方法,很直截了当,一针见血。但买东西也得买到自己喜欢的才会高兴,比如花了 6000 RMB 买了台 iPhone 6 plus,结果回来发现实在太大,不喜欢,就开始闹心闹心闹心,好在苹果 14 天内无条件退货,或者去换台 iPhone 6,心情就好了,“世界上最幸福的是,是虚惊一场”,这种情况就是虚惊一场,你万一买了个别的牌子的,退不了,就跟把钱砸出去喂狗一样,钱丢了,就开始闹心闹心闹心。大部分时候,各大商场电商在年底都会搞各种各样的折扣活动,旨在让你买买买买得舒心,其实大部分时候,只要不是太傻,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但贪小便宜的,基本上都要吃亏,买到各种坑蒙拐骗的东西,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也没人给你提供三包保修服务,被人打了还没处申冤。前几天看到有人花 300 在地铁口跟人买了个 iPhone 6,买之前检查了半天没看出问题,到手一看是个模子,网友评论说,300 块看一场超近景魔术,还附带拿了一个 iPhone 6 模子当纪念品,怎么想都值。
对我来说快乐很简单,没有不舒服的事情就会很快乐。但其实一点也不简单,我会在意很多事情,很多事情都会让我感到不舒服,虽然我不是处女座,但我也有轻微的强迫症。我总喜欢折腾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纠结在一些别人看来都是小事的地方。比如我的新iPhone 6买回来,就会忙着导数据,导完再把旧手机上各类帐号该注销的注销,服务该取消的取消,然后再恢复一遍,好好收起来。然后关于网站,这是让我真正意识到前端和设计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个活,我清楚地认识到,你看到一个很漂亮的网站,你觉得这个网站制作起来很简单,配色配起来也很简单。我曾经也这么认为过,但现在总算懂了,这是在有参照的前提下,你看着成品,当着事后诸葛亮,丝毫不觉得脸红。当我真正自己去设计自己去琢磨一个网站该有的样子,该有的颜色的时候,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这些阻碍中有大部分阻碍,来源于你的大脑——你的大脑不是机器,虽然大脑能想象出一个大概的颜色,但是大脑没法给你把结果精准地渲染出来,也就是你只能想象最后的结果,但往往想象和现实是有差距的,而且这个差距很大,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条条框框的规则和理论,来尽可能缩小想象与实际的差距,这就是视觉设计的难点。我觉得这个颜色非常好用,于是使用了它,但是在实际生成页面的时候,发现这个配色真是丑爆了,和背景一点也不搭,然后我就开始换下一个颜色,现实的残酷在于,我在 Photoshop 中预设好了一切,通过 css 写到页面的时候,效果完全不一样,只能说,web 的模样永远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但好在最终我还是一点一点把 web 调整成我喜欢的样子,大量的修改让我逐渐看懂 HTML 和 css,在这以前我都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新旧交错,总会有许多哀伤和忧愁。新的一年,就意味着又老了一岁,现在不管年龄大小,个位数年龄的孩子们都开始担心自己变老,而我们这些奔三的人群对于变老已经习以为常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老去的每一天都开心快乐。但这也抵挡不了气势汹汹的哀愁,不知不觉我在北京待了三年,今年是第三个寒假,回家,意味着寒假结束后就要离家,每一次离家都是一次忧愁,都有一阵伤感,避免不了的,无解。
无解的还有孤独,孤独同样无解。我开始学会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干任何事情,从前我觉得一个人吃饭真是无趣爆了,几个人一起吃饭边吃边聊天才是王道,但是就像有一首歌唱的,“越长大越孤单”,你不想孤单,但是人家不爱搭理你。或者因为某些原因,又不得不孤单,比如我。我觉得我是一个特别奇怪特别不合群的人,总是对别人有着各种各样的意见,在别人抱团取暖的时候,我总是自己一个人抱着暖气片。物以类聚,学霸们都争相聚集在了图书馆,上班族们聚集在了地铁,夜店党们聚集在了五道口和三里屯,像我这样的懒人只能分散在床上,床很小,聚集不起来。现在我已经习惯到了饭点自动自觉走下楼去吃饭,不过这也给我带来一些好处,比如长期吃食堂,的确能省下不小的一笔钱。也有人问过我:“约么?”,我只能告诉它:“我有女朋友了。”
同时,实习的季节又到了,许多人争着抢着去实习,病急乱投医,一群大象往蚂蚁洞里钻。我躺在床上,被认为是不务正业,这的确是不务正业,毕竟我觉得我还没玩过,还没有体验够生活,就要穿着正装,踩着皮鞋,过起朝九晚五的生活,实在是不敢想象。毕竟大学三年,我到现在还没有正装,大一的时候参加辩论队,结果打辩论要穿正装,我没有,就退了,我对正装有一种说不出的烦与讨厌。
以及去年定下的年度目标,现在想想,我也没定下什么目标,不过我相信大部分人还是有定下一些目标的,用来激励自己,由于我早就看穿了自己懒惰的本性,所以从来不给自己定下什么年度目标,也不奢望自己能实现,只是默默地想想自己要什么,慢慢去实现好了。比如我说我要成为一个设计师,于是到现在我都没有成为一个设计师,感觉没什么不对。
不过有时候我也会想,我以后到底该怎么办?如何出人头地地活着,但后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也没必要出人头地,但是不出人头地,好像又对不起以前自己许下的诺言,至于当初我许下什么诺言,我都忘了。
说到百感交集,我又想到,我似乎养成了一个杞人忧天的坏毛病,总是担心我使用的一些由新兴创业公司提供的服务,哪天突然就垮了,就倒了,就不复存在了。最近某免费翻墙服务停止服务,更加剧了我这种担忧。比如我使用的博客平台 Farbox,是一个非常棒的服务,由一群热血青年创建并提供,虽然已经运行了 3 年了,但是我心里总是有许多不安全感,总怕某天就关闭服务了,不过好在,Farbox 的微博每天都在向我们传递着积极的消息——它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且在网上也看到许多支持 Fabox 的朋友们。还有一个 Simplenote3,我在全平台使用的笔记应用,简单好用,同步速度还快,但是这么一个好东西,竟然是完全免费的?现在我对免费这种东西特别敏感,尤其是一些长期服务,我总担心因为免费了,服务提供商赚不到钱,哪天突然就倒闭了。我还真心希望,Simplenote 拿我的数据去卖点钱,换取一些收入(没准人家正这么干着,好在我也没什么重要信息)。不过目前看来,我这些担忧都是多余的,这些创业公司,过得比我好。
转眼我在大学已经渡过三个年头,小学的时候有六个年级,三年就是三年级,三年级是个转折期,一二年级每天没啥作业,天天玩,三年级开始有了英语课,然后语文数学的作业开始多了起来,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二年级的期末考,一个早上就考完了,三年级开始,考试有三科,早上考两科下午考一科,看着人家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早上考完高高兴兴地出去玩就会有一种自己老了的感觉,当时也就八岁不到。只是当时一定没想到后来的考试要考好几天。
然后上了初中,初中只有三个年级,这个时候是初三上学期尾,初三的时候,我在一所面上中学,挺呵呵的。在这所面上中学,我还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智慧占据分数浪潮中的龙头。这仅仅是靠聪明,而没有靠努力,不过这也导致了我没能进入龙头的高中,我把我的初三挥霍掉了,至于挥霍在哪,我也不知道,就像飘渺的雾一般,看着在那,用手一抓就都没了。
然后就到了高中,杀富济贫的学校,这个时候是高三,高三,就是充斥着高考的高三。只不过我的高三,还是比较顺利的,高三开始大家都很压抑,有篮球陪着我,重要的是我还有一个不压抑的好基友,我俩互相一起渡过了压抑的高三开头。后来大家开始慢慢适应高三的节奏,我也没有很休闲,早上六点起来跟着大部队一起背书晨跑,背不下就大声读,脑子空白地读,不过事实证明脑子空白地读,大脑还是有接受一些信息的,特别是一些奇怪的词汇。早读的时候我也会困,也会读着读着趴桌子上睡,下课了也没有拼命背书,不过倒是有因为和同学竞速写作业而拼命做选择题,上课喜欢的就听,不喜欢的玩玩手机,玩不了就写写作业。下午活动课会出去打球,没有活动课的时候,本来是回宿舍洗澡,但是后来发现洗完澡再走到教室又是一身汗,所以干脆不洗澡,在教学楼到处溜达,看着人多起来就跟着人一起读书,脑子空白地读书,以至于我的班主任说,一听就知道我心不在焉,读得一点体系都没有。后来竞速越来越严重,谁都希望试卷发下来自己第一个写完,然后进行炫耀,当然学校也抓住我们这点心理,不断发发发发发试卷,一张做完还没来得及炫耀,就有第二张第三张,一不留神出去打个水,桌上就堆满了试卷,也是这种竞速心里,支撑着我做完一套又一套的试卷,不过这一套一套的试卷,也是支撑我高分的根本。不过由于数学实在是太简单,对竞速不感冒,所以我的数学总是最慢交的,还经常拖欠。中间由于我地理老是考不好,被说了好几次,狠下心来一个星期专门做地理,结果一个星期后的月考,地理拿了 97,我觉得运气成分偏高,刚吃下去的饭,哪能立马转换为能量?然后 2012 年的现在,我刚换上人生第一部 iPhone,高三上学期末换的,我也是相当佩服我妈的胆识,撑死胆大的,确实撑死了4。
现在大学,到了大三上学期末,虽然日子很平淡,但仔细一想还是不寻常,又许许多多值得细细品味的事,不过性质却和高三差了好多。没有竞速,但很压抑,压抑,但又无解,孤独,得不到陪伴,一切充满变数,但变数总是很小,小到无法察觉。大学就是这样会给人很讨厌的感觉,又不知道讨厌在哪。
忽然还想起来,高二结束的时候会考,文科的考理化生,以 a b c d 评级,我光荣地拿到 a b c 序列,后来盛传,清华北大要 3a,一本院校不招考了 c 的学生,我看着自己 a b c 的成绩,一度以为自己连一本都上不了,只不过后来读着读着就忘了这事儿。净瞎扯淡。
2015 年,虽然知道自己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懒,但生活总得有些盼头,不然就索然无味了。
- 人们为什么习惯在新年的时候下决心 ↩
- 2015年元旦,北京各地都未举办跨年倒数,原因未知 ↩
- SimpleNote ↩
- 突然觉得,高三还是有很多事情可说的,正好大三,三年前就是高三,可以好好回顾一下 ↩